您当前的位置: 曼谷新闻网 > 时尚 > 中国校服发展新趋势:品牌化浪潮已然来临

中国校服发展新趋势:品牌化浪潮已然来临

发布日期:2022-03-18

校服是很多人在学生生涯共同的回忆,也被亲切地称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近年来,在中国的校园里,校服已渐渐告别了过去松松垮垮、款式丑陋的时代,越来越多美的校服出现在了中国校园中,学生的朝气与自信也日益凸显。

让中国校服告别“丑”和“毒”,是行政监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和有社会责任感的校服企业的共同目标。2015年原国家四部委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之后,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校服行业朝着安全、美观、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服装行业拥有全球一流的生产制造和供应链体系,也出现了李宁、安踏、波司登等知名服装品牌。然而在校服领域,却一直没有全国知名的“顶流”品牌出现。在目前校服行业公认的一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如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北京优卡、上海哈芙琳、江苏飒美特等,其知名度也仅限于品牌主营的一些区域。公开数据显示,校服行业整体规模超过12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2020),但行业内企业高度分散,优势品牌如伊顿纪德等的市场占有率均未超过1。

在中国,校服长期以来被认为应该是“去品牌化”的,与普通服装不同,其横跨了教育和服装两个行业,具备了教育公平的属性,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穿得上、穿得起,校服的价格应该是亲民的。

正是这种“去品牌化”的思维,使中国的校服市场上小作坊丛生,校服产品款式松垮、质量堪忧,其销售模式也变成了“关系式营销”,地方保护主义大行其道,这让中国校服产业长期以来饱受“丑”、“毒”、不透明的诟病。

但伴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中国校服行业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粗放式发展之后,逐步走到了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的阶段。未来,中国校服品牌化趋势将更加凸显。

受疫情及国际环境波动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传统校服企业在过往通过低价获胜的竞争方式面临着更多挑战,企业为了保证校服价格的相对稳定,不得不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隐患一方面可能危害学生的健康,另一方面,由于质量不过关带来的产品投诉、调换和召回等也增加了企业的服务成本和经营风险。相反,“品牌化”的企业可以打通校服上下游供应链,并通过规模优势控制产品的原料成本,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较为稳定地控制产品价格。同时,品牌化校服企业所谓的“品牌溢价”,通常被用来研发新型产品和面料并运用到校服产品当中,以满足学生对于校服产品的不同需求。

其次,我国校服消费者对于校服产品的需求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的调研数据,目前我国家长在校服采购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质量和舒适度,这与过去大众媒体中家长屡屡抱怨校服价格贵的“价格敏感型”行业并不相符。传统校服企业通常以生产“面口袋”校服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已不太符合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品牌化”校服企业则通常以“制式校服”和“专业化运动服”为主要产品,兼顾了校服产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符合了学生和家长的穿着需求。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在衰退产业中的竞争战略。所谓衰退产业,就是在持续的一段时间里产品的销售量绝对下降的产业,技术替代、人口和需求的变化是造成衰退的主要原因。就校服产业而言,传统的“面口袋”校服产业在发展中,已呈现出市场销售量降低、产品类型减少、研究和开发费用降低、竞争者减少等下降阶段特点。

总体而言,中国校服行业的品牌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广大的传统校服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加强行业协同,优势互补,与品牌化的校服企业携手努力提高整体校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在服务好校服市场,满足校服穿着新需求的同事,获得行业、企业自身的更大发展。对于校服品牌来说,也需要进一步通过产品面料和设计的升级,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加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和新时代学生风貌的安全、美观的校服产品。